新闻动态
投资中的“一致性预期”到底应该如何界定
前几天,有位网友说现在的白酒与一致性看空还有着不小的差距,主要理由是有许多大V仍在看多白酒,一些相关评论文章经常可以出现在热搜榜的前列。
我想这种言论可能对“一致性预期”有着不小的误解,事实上叫所有人全部持一种观点是不现实的,市场上永远都会存在不同的声音,理性者不可能彻底消失。
就好比前几年银行股要死不活的时候,却一直有大V对其不离不弃,例如云蒙、董宝珍、谷子地等等,压根从来就没缴械认输过,并且这些人的粉丝里也不乏为之摇旗呐喊者。
还有2022-2023年的腾讯,绝对一直都是争论的热点之一,看衰者有之,看多、鼓吹王子落难的人也同样不少,有些相互争辩的帖子现在都可以查得到。
上述两个不久前发生的例子,大家应该或多或少都还会有一些记忆,对比一下,不难发现前两者和白酒现在的情况其实差不多,虽然看空的声音占据主流,但是看多的依然大有人在。
既然这世界总会有不同的声音,那么到底怎样的情况,才算进入了“一致性预期”的境界呢?具体应该怎样来界定呢?
对此,我的看法是市面上如果广泛流传着一些荒唐且缺乏基本逻辑的新说法,也就意味着某一派观点已占据了主流意识,算得上正式进入到“一致性预期”状态。
因为荒唐且缺乏基本逻辑的新说法在专业投资者那里是没有什么市场的,之所以能够泛滥,说明大部分没有分辨能力的普通散户正在参与到传播之中,而这部分人恰恰才代表着人群中的绝大多数。
那么何为荒唐且缺乏基本逻辑的新说法呢?我最早接触到符合这一定义的事例,应该是在2007年,当时说因为2008年要开奥运会,所以管理层一定会极力维持繁荣,牛市至少要持续到奥运会结束。
显然,这就是典型的荒唐且缺乏逻辑的说法。牛市行情具体何时产生,又到什么时候终结,并非管理层主观意愿就可以决定的,即使是通过政策去施加影响,也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发挥作用,根本就不可能精确到具体的时间节点。
果不其然,2007年10月份牛市就结束了,连奥运会的边都没沾到。
还有银行股,当年比较流行的说法是银行的利润只是注水猪肉,实际上全都是坏账,如果允许坏账曝光,早就亏得连裤衩都不剩了。
坦白讲,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完全属于一种凭空猜测,具体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传播者压根就说不清。
事实上,为了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我国的金融监管一直非常严格,且兜底能力极强,在担责压力下,有些事情往往是有底限的,即使局部出现一定问题,也不可能业内全部都是雷。
后续发展证明,当这种缺乏歇斯底里的看空言论出现后,意味着股价已基本调整到位。
更加荒唐的是腾讯,2022-2023那会,市场广泛流传着两种比较扯淡的说法。一是流量已经见顶,所以成长性不再,未来不再有增长空间;二是反垄断环境下,腾讯将逐渐向公用事业类股票靠拢。
稍微有点常识,都可以看出这两条均完全站不住脚。其一,流量可以见顶,但是围绕流量而来的需求不可能见顶,例如娱乐、广告、支付等等。人类的需求是无止境的,真要讲流量见顶这么重要,2013年左右微信就已经完成普及了,要见顶早就见顶了。
其二,公用事业企业有个最基本的短板就是缺乏定价权,反观腾讯,无论会员收费、游戏充值,还是广告,都不可能受到价格管控,与公用事业类真心是风马牛不相及。
然而,这种脑洞大开的观点,有市场、有人信,那只能说市场已疯癫,看空占据了主导,也就表明调整已经到位。
回到现在的白酒其实也一样,广泛流传的两个看空理由同样十分滑稽。
1、人口下滑,年轻人不喝白酒。
现实是世界上任何一个进入老龄化的国家都没有出现人口规模下滑的情况,为什么我们就要例外?请问日本、韩国人口规模大幅下滑了吗?
至于有多少年轻人喝白酒,又有多少年轻人不喝白酒,根本就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我只知道二十多年前,80后也是叛逆任性的一代,因为那时候父母尚壮,很多事情可以为你兜底;而现在进入中年之后,你自己就是家里的顶梁柱,不得学会不向社会低头,该请的客需请,该送的礼要送,该喝的酒得喝。
年轻人和中年人本来就是两个世界,但是总有一天年轻人也要变成中年人。
2、白酒和房地产基建周期挂钩,房地产结束了,白酒完犊子。
真心不知道哪个奇葩能将相差甚远的两者扯到了一起,更奇葩的是居然还有人相信?
有人说是因为白酒过去20年的增长曲线与房地产基建行业投资增速曲线吻合,那么我反问一句这两个曲线实际上都和M2曲线相吻合,甚至和整个消费曲线相吻合。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理解为M2的发行增量,最终推动了消费(包括白酒)和房地产基建,只要M2继续发,消费(包括白酒)和房地产基建最终都还是会再起来?
正因为有这些乱七八糟且经不起推敲的看空观点泛滥,所以我大胆的说大多数一知半解者已站在了空方立场(不敢进,也是一种看空的肢体行为),现在的白酒即使不是最低的价格,从长期看也是一个非常棒的价格。
原创不易,请大家帮忙点个在看,谢谢!
下一篇:没有了